"三曹"与"建安七子"谈赤壁之战

#黄州赤壁古战场研究会筹备小组#詹维东2022-03-23

赤壁之战,天下定也!武、文征权,临江而不济。君谨记!

"三曹"与"建安七子"谈赤壁之战

中国文学史上有两句话要大家理解一下,一句是"建安文学三曹定",这应该是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两位王者一位文豪所以能"定"建安文学。另一句话是"建安七子露锋芒",这七子是陈琳、阮瑀、王粲、孔融、徐干、应玚、刘桢。"露锋芒"是七子具有文人风骨,他们敢骂曹氏父子又力抚曹魏政权,他们是随曹魏二帝多次征权参与者。现在看看建安七子与三曹父孑在赤壁之战前后是怎样谈赤壁之战的真正史实。

一、上帖关于巜曹植的"南极赤岸"史解》巳经简介了文豪的赤战态度,这里交待一下就不谈了,只谈七子中四子与二曹讨论赤壁之战的史实。

二、陈琳:他原是袁绍的谋士,他写的《讨曹檄文》在官渡之战前名满天下,骂了曹操的祖宗十八代;官战之后被俘绑赴刑场要杀,曹操却把骂不绝口的陈琳拜下为军参。⋯:,陈琳后与曹操一同参加了赤壁之战,他在巜檄吴将校曲文》中说得清楚:"⋯,是后,大军临江而不济,⋯"。这就是说,到了长江边而没有渡过江南。(今天的团风临江村可考否?)(读书时老师考的语文卷上不是考了"临江而不济"吗?)

3、阮瑀:他所留著的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中说:"…,往者,军逼江而引还,…"。这应是随军的战地记者记下来的史实吧!与陈琳一口同词,与曹操自己定说的"王师终不得渡"一致。(为什么当今一些人不认当亊人叙说而今要乱说呢?)

四、王粲:他著有属于他那个时代的战时报告巜英雄记》,全面介绍了赤壁之战。陈寿是七十多年后参考他的著作写岀了巜三国志》。王粲在该书中我选一句话:"⋯从汉水下出大江,注浦口,⋯"。这是曹军进入赤壁之战的路线图,汉水一一大江一一浦囗,这应理解是长江汉水是大战场,"注浦囗"是团风大埠囗一带,"注"通"驻",团风粮道街可证。

五、刘桢(刘徵、刘徵之):他著有巜荆州记》,与《英雄记》一样,是当时的战时报告之一,极为准确地记录介说了赤壁之战。我选几句:"⋯云梦泽亦名巴丘,荆州薮,故魏武帝与吴主书云:赤壁之困,过云梦泽中,有大雾,遂便失道。⋯"需要弄清楚的是"云梦泽""巴丘"是何处?曹军"失道"是在江北还是在江南?如果在江南,曹操怎么逃回北方继续执政?

六、建安七子都在曹魏政权的曹文帝时规劝过曹丕,要修民安业,不可轻言战事,吴蜀尚盛,征权征备,要待天时。赤壁之战,天下定也!武、文征权,临江而不济。君谨记!

相关话题

#赤壁文化研究会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