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赤壁(续)

#黄州赤壁古战场研究会筹备小组#王琳祥2022-03-21

徐老的在天之灵对赤壁的眷念必将是有增无减,永恒不变……
1992年,中国首届三国赤壁之战研讨会的学术论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特辑面世,又违背了徐老出学报不如出书的意愿,徐老深以为憾。事前,徐老曾反复强调学报在社会上影响面太窄,不如书的影响面宽广。事实证明,徐老的判断完全正确。
当年2月,徐老又倡议在黄州举办一次赤壁之战辩论会。经徐老多次游说,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骆啸声先生给予支持,并愿出任湖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会长之职。遗憾的是,骆先生于当年病故,辩论会随之夭折。
1993年5月,徐老陪友人再次考察蒲圻赤壁。当时蒲圻赤壁增建了周瑜塑像,赤壁之战纪念馆也正在修建之中。面对蒲圻、黄州两个赤壁的现状,徐老在给我的来信中不无遗憾的写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1994年,徐老家中连遭不幸。五月,其妹妹仙逝。六月,其兄千古。八月,独子徐晓航不到40岁遭车祸身亡。一连串的打击,使年过七旬的老人悲伤过度,身体每况愈下……
1995年,为了在赤壁营建一个赤壁之战的碑廊与周瑜的雕塑,徐老将家中的不幸抛于脑后,仍四处奔走化缘。
6月6日,徐老与我来信说:“赤壁战地是我的终身事业,不成死不瞑目。近两月来有一定进展,原来赞助的单位资金有限,远远不够开会所需,故而另辟财源,即拍卖我的4块立轴画。有2处买主,一为韩国的大贾,一为香港的巨商,哪处高就割爱。为了赤壁事业,我在所不惜。时间定在九月,他们来亲自观画定夺。这4块立轴,它包涵着华夏古文化的精灵,不卖高价实愧对华夏炎黄列祖列宗。猜想苍天不会辜负有心人。”
读罢来信,我为徐老的赤壁情所感动。我知道徐老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徐老信中所说的4块立轴图即老人家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八封太极节令图》。据徐老介绍,《八卦》的剖图术表明,它是井田制的规范。划分王侯井田——方圆大小产生了“三角学”、“勾股测地”(平面三角)、“勾股观天”(立体三角)、“九畴”的标准图——井田的规范图……徐老曾告诉过我:指南车、《八卦》、《河图》、《洛书》、《洪范》、《九畴》的密码他已全部破译完毕,只是这把钥匙他不能轻易给人。然而,为了赤壁的正名,徐老却愿变卖他用几十年的心血换来的专利。我常在嗟叹:具有这崇高的思想境界者,当今社会不知能有几人?
1996年1月5日,徐老又给我来信说:“《节令图》在港已有着落,但数目相差太大,不够修建(碑廊)起码的经费开支。连赤壁碑廊的一百万元都不够,何况周郎的大型雕塑呢?《节令图》是我一生的心血撰成的(密码未公开,属一级保密。若公开,别人易于反掌地获得版权)《节令图》是标准的时钟,即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是生命时钟。不达目的不出卖,宁可烂掉也不公开密码。接受电视剧七集《夜明珠》被剽窃的教训。”
1997年5月,台北《历史》月刊全文发表拙作《三国周郎赤壁何处寻》。不久,美国《世界日报·上下古今版》将全文分7次连载。徐老闻讯,激动万分。他佩服《历史》月刊与《世界日报》编辑的眼力,他更加相信世界人民终究有一天会认同赤壁之战只能发生在黄州,而且为期不远。徐老热情地鼓励我再接再厉,乘胜前进,胜利离我们已不遥远。
当月,徐老第三次赴蒲圻赤壁考察,目的是为黄冈市成立三国文化研究会撰写论文。考察归来,徐老给我来信说:“我在蒲圻玩了3天,参观了赤壁、陆水湖水库、‘水浒’前后寨,总的感觉,蒲圻赤壁重视文化景点开发,搞得不错。赤壁大非昔比,规模大得多了,门票20元一张,游人不绝,比家乡热闹多了!”寥寥数语,蕴含着徐老对黄州的关切,对蒲圻赤壁重视人文景点的企羡。
1998年,徐老于盛夏之日来信一封。信中诙谐地写道:“天气很热!烈日炎炎似火烧,个体老板开空调。我冷水手巾来降温,汗流满面来撰稿……我的待遇在单位数第一,可家中设备倒数第一……”透过文字,我仿佛看到徐老在酷暑中笔耕不辍的感人情景。徐老不顾自己的年事已高,不避寒暑地奋斗不止,一心想的是为赤壁正名,品质是多么高贵,品德是多么高尚!
当年11月,徐老赴京参加“中国《红楼梦》文化学术研讨会”三天,回家后心情格外愉快。他在与我的来信中写道:“这次学术研讨会规模之大,气氛之热烈,是我仅见的一次!开幕式,腾空的彩球达万只,鼓乐喧天;龙灯十余条,秧歌队七队,腰鼓四队,爆竹轰鸣,北普陀的群众数千人,夹道欢迎红学代表入场……这次红学代表约二百余人,发言的代表只有二十余人,每人发言为一刻钟,我安排在第八位,一般对我的发言与论文感兴趣,也因此结识了不少的文友。”
我知道徐老在红学界的地位显赫。他提出的“《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而非曹雪芹”曾轰动全世界。他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档案》发表过多篇有份量的文章,当代的红学研究权威周汝昌先生对他评价极高。
徐老在来信中又说:“对《红楼梦》的研究,我基本上画了一个句号。……余下的精力,一心投入为赤壁正名,这是我的最大心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000年7月9日,刚从医院出来的徐老给我回信说:“我的内子魏霞珍,上海人,原武汉国棉二厂的纺织女工,很能干,体贴我。前不久回上海探亲,看望她的姐姐,她从小为姐姐抚养成人。我十月份去申接她回汉。”
徐老的身世坎坷不平,婚姻极其不幸。他单身居住几十年。在独子遇难之前,次女于14岁时亦遭车祸。另有一个3岁的小女儿在他被当作“臭老九”批判之时,因无娘抚养而被迫送给别人作养女。徐老晚年虽然独居,但有儿子一家三口也还算幸福。谁知苍天不公,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其晚景十分凄凉。即便如此,徐老为了赤壁正名,强忍内心的痛苦,仍四处游说化缘,希冀早日完成自己的夙愿。就是在这个时候,年近花甲的魏阿姨来到了徐老的身边。魏阿姨比徐老小近20岁,她明知徐老未来的日子不多,她也明知徐老的经济并不宽裕,但她被徐老求索不止的奋斗精神所感动、所吸引,她崇拜徐老,也更愿陪伴除老,她要让徐老的晚年生活得幸福愉快。
2001年3月,在我们盛情地邀请下,徐老与魏阿姨回到了黄州。第一次见到魏阿姨,我们就看出来,一切都是徐老所说的那样。二老在黄州住了3天,心情十分舒畅。我们为徐老的身边有魏阿姨感到欣慰。
徐老此次来黄州的主要目的,就是看他老人家梦寐已久、由我亲手设计的“赤壁之战主战场地形图”沙盘,沙盘陈列在赤壁栖霞楼内,吸引了许多游客。当看到沙盘,徐老无比激动,他多角度拍摄照片,说是要让武汉的友人知晓。徐老认为:“沙盘好,它让人一目了然赤壁古战场的地理方位与历史时限,这比几十篇论文还有说服力。”
徐老回到武汉后,也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拙作《天圆地方四千载 两把珠筹证分明》,北京故宫、湖北经济台感兴趣,发表与播映尚待努力,争取在10月份问世。此举成功,可能为‘三国文化研究会’及《三国文化学刊》提供一点经费。”
徐老的来信,使我想起了他的另一学术成果。
2000年圣诞节,徐老曾来信说:“拙作《天文时钟》一文,湖北经济电视台、丹江口郧阳师专学报及《科技报》都愿全文发表。学报很热心,正与丹江口电视台联系讲座的问题。我的目的是拍三集天文与旅游的科教片,正在进一步地联系中。此事若能成功,我们的共同事业就有了支点。”所谓《天文时钟》,是徐老对北京天安门、地安门、西华门、故宫城门上元钉数目的研究。因以上各门元钉为81个,唯独东华门上每扇只有72个。当代无人知晓其内涵,但徐老已经揭开其谜底并破译其涵数的意义。
2001年10月5日,徐老在大病治愈出院后给我复信说:“我的身体每况愈下,不知能活多久?走路都有困难,不久要拄棍打棒了。人老了,年岁不由人。”虽然如此,徐老仍在信中叮嘱我:“明年的赤壁之战研讨会,一定要开好,要牢牢抓住主动权。……学术活动必须后继有人,舒玲、夏冰带一带,多给其开小灶……”谁曾料到,这封信竟是徐老给我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难怪言语如此凄凉,在当时,我万万没有料到……
2002年元旦刚过,躺在医院病榻上的徐老已经身不由己了,魏阿姨为了不让我们挂记,没有把徐老严重的病情告知我们。在旧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主持人李咏在节目中以“杜牧、苏轼咏叹的赤壁,是在黄州?还是在蒲圻、嘉鱼”发问,问前提到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现在争论得很激烈,尚未定论。当日,我在给徐老的信中提到这个信息,并认为是一件好事。
当魏阿姨接到我的信时,徐老在病床之上已不能自理。当魏阿姨念到我信中以上内容时,徐老顿时兴奋起来,他让魏阿姨将信给他亲自过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色……
2002年元月11日凌晨,徐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魏阿姨将噩耗用电话通知给贺亚先。当我们驱车赶到汉阳徐老的居室,但见“奠”字高悬,凄惨的灯光与袅袅的香烟将我们的心凝固起来。徐老的两个外甥接待了我们。在小外甥的陪同下,我们来到武汉市第五医院,想与徐老作最后的道别,但因徐老的遗体被医院放置太平间冷冻室而未能如愿,遗体火化的时间定于元月13日上午。
由于东坡赤壁于13日需接受湖北省旅游局申报“3A”级旅游景区的检查评审,与我和贺亚先同到汉阳的赤壁纪委书记牛德华又是被检查评审的单位负责人,而我亦是部门负责人,实在是难以参加徐老遗体火化的仪式。在与魏阿姨交换了意见并请她多加保重之后,我们三人在徐老的遗像前各自燃香一柱,以不同的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然后怀着悲痛的心情与徐老告别……
13日早晨六点,我拨通了徐老家中的电话,想在徐老火化之前让他在天之灵听一听我写给他老人家的祭文,遗憾的是没有人来接电话。我立起一个简易的灵位,燃香一柱,摆上供果,将祭文敬献于徐老:
维公元二OO二年元月十三日,愚晚生王琳祥以清酌庶馐之奠,昭告于徐公继文之灵:
呜呼!噩耗传来,胆裂心惊。与公交往,一十四春。今此一别,从此绝音。往事回首,历历在心。公之待我,至爱至亲。教我如师,诲语谆谆。我晚闻道,困于垢尘。每从公谈,吐故纳新。公视富贵,如土如云。公视生死,如夕如晨。红学考证,一鸣惊人。八卦新论,启迪后生。赤壁论证,发端争鸣。寒暑不辍,去伪存真。临终遗言,刻骨铭心:灰撒赤壁,不入墓坑。公之业绩,王国之珍。一卧永已,吾将安凭。有化非亡,有隐非论。寿夭在天,虽圣莫增。公之千古,我涕沾巾。承继遗志,不敢怠停。九泉之下,公请安息。虽无以报,不辱师门。
夜幕降临,我们全家在居室外面对武汉烧化纸钱,谨代表黄州的父老向徐老遥寄哀思,但愿那化作另外空间的物资能被徐老的在天之灵享用……
徐老,我尊敬的师长,安息吧!
徐老的夫人魏霞珍按照徐老生前所嘱,将其骨灰撒在了赤壁……徐老的在天之灵对赤壁的眷念必将是有增无减,永恒不变……

相关话题

#赤壁文化研究会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