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祥琳教授《夏口辨疑》愚评小帖

#黄州赤壁古战场研究会筹备小组#詹维东2022-09-12

一、既然写帖,我就不写长文了,只是点说点评。二、此帖接上帖《江南夏口⋯》八点继评,承认王教授对我七、八点的回复。三、我细...

一、既然写帖,我就不写长文了,只是点说点评。

二、此帖接上帖《江南夏口⋯》八点继评,承认王教授对我七、八点的回复。

三、我细读了王教授这两篇文章,古史料我就少重复了,只白话白说我的观点了。

四、研究黄州赤壁古战场战址必须研究"夏口",因为寿誌和裴注都史写了"夏口"四十多处,后代史家就更多了。

五、王教授的《夏口⋯》举证繁多,史料真确,史析入理,史注四十多处,做学问极为认真,我辈差也。

六、关于"夏口"地址之爭,我认为要以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历史时间研究为坐标,因为陈寿多次写史夏口,夏口之名必在先,也就是说楚庄王车裂夏征舒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有"夏洲、夏州、夏口"之名了。这样后代史家写史时才能顺便记录"夏口"了。赤壁之战后的十五年即公元223年,孙权在江夏山修筑"夏口城"应是沿对岸江北沔水(也称夏水)沔口原称"夏洲、夏州、夏水、夏口"之名称演变沿革而来的。这就是说,江北称"夏水、夏口"是原名;江南孙权"夏口"是继名和定名。这样解释才符合223年后的半个世纪陈寿写《三国志》多次写"夏口"的理由,也解决了历代史家和当代人争论"夏口"地址之爭的问题。故此,古"夏口"可以代指当今的大武汉;如果以江北江南之分,223年所筑的"夏口城"就是当今的汉口了。这不是和稀泥,这是古今史家研究爭论在当今得出的历史分析结论。

一已之见,也可不妥,可以讨论,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话题

#赤壁文化研究会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