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名操(155-220年),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献帝初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初平三年(192年),又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建立“青州兵”。后迎献帝迁都许昌,击灭袁术、袁绍等,统一北方,位至丞相和大将军,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追尊其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家说他“外定武功,内修文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被合称为“三曹”。
曹操平生喜用乐府古题写时事,记录社会的动乱,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短歌行·对酒当歌》是曹操的代表作品之一。
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月,曹操率军南征孙权,因赤壁江上初战不利,引次江北,将战舰首尾相接,以利水师操练习武。
在一个皓月当空之夜,曹操与文武将士聚会于赤壁楼船之上,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于是即兴高歌《短歌行》一首述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无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抒发了曹操渴望贤才来归、共建大业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以周公自比,抒发了自己意欲延揽人才,使天下归心的愿望。整首诗的基调是昂扬的,但篇中也流露了一些消沉的情绪。主要表现在一个“忧”字上。全诗一百二十八字,而“忧”字反复用了三次,即“慨以当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显然,曹操忧心颇重。诗虽然写的是“月明星稀”之夜,然而“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三句,却显得十分凄凉。加上篇首有叹息时光消逝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消沉情绪,更让人感到一种无名的伤感。
《短歌行》,乐府曲调名,古辞已亡佚。《乐府解题》以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来说的。曹操这首《短歌行》,是一篇用于宴会的歌辞。从内容推断,其写作时间当在赤壁之战时。当时赤壁初战不利,大战尚未开始。
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十《曹孟德横槊赋诗》中描写了曹操幕僚刘馥以为曹操口出此诗不吉而劝谏,结果死于曹操的槊下,并将这首诗作为曹操赤壁之役最终失败的先兆。
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屯粮重地是乌林,此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即暗寓其地是乌鹊聚集的丛林—— 乌林。
乌林,即今黄州上游五十里的团风,此地早在唐宋时期就谓之“古乌林” ,晚唐诗人杜牧任黄州刺史即有“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 的诗句,苏轼谪居黄州有“乌林荒草远,赤壁健帆归” 的记述,宋代的《舆地纪胜》《方舆胜览》黄州山川门下皆有 “乌林” 。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赤壁赋》中曾引用此句,亦可知苏轼认定曹操此诗是在赤壁之战前夕创作。根据诗中内容,此诗写于赤壁之战前夕应是可信的。
将《短歌行·对酒当歌》译成现代的白话,那就是:
对着美酒就应当高歌,人生的岁月啊能有几何?
就好比那早晨的露珠,存在的时间啊实在是短促。
慷慨激昂高声歌唱,是因为心中的忧思实在难忘。
用什么来消愁解忧?只有那杜康酿造的酒浆。
穿着青领衣服的学子啊,你时刻牵系着我的心田。
只因心里思慕你的缘故,我低回念叨从过去一直到今天。
鹿鸣呦呦找寻良伴,且行且嚼艾蒿野苹。
我有嘉宾欢聚宴会,礼宾奏乐鼓瑟吹笙。
皓洁晶莹的月亮啊,什么时候运行中辍。
我心中不尽的忧思啊,却永远不可能断绝。
走过田野多少路程,枉驾到来问好致意。
举起酒杯死生相约,是因为心里有往日的情谊。
明月当空众星寥落,乌鹊成群南向翔飞。
围绕树林兜了三圈,哪有高枝可以依托。
山纳众土不辞增高,海汇众流永不嫌深。
当年周公待士饭不安吃,天下贤才因此效力归心。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