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城、永安郡治、永安戍辨析

#黄州赤壁古战场研究会筹备小组#王琳祥2022-09-04

翻阅历代地理志书及本地方志以及今人撰写的文章,大都将永安城与永安郡治、永安戍混为一谈,当今学者论及相关史实因知其然而不知...

翻阅历代地理志书及本地方志以及今人撰写的文章,大都将永安城与永安郡治、永安戍混为一谈,当今学者论及相关史实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得不含糊其辞。本文拟将其作为课题予以辨析。

一、永安郡的建置沿革

隋王朝灭陈,天下始合为一。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三年(583年)改齐安郡名为黄州,领南安、梁兴、黄陂、信安四县。开皇十八年(599年),又将南安、齐安二县合併改称黄冈县,以县境内黄冈山为名。同年,改梁兴曰木兰,改信安曰麻城,黄陂县名依旧。

北宋人李昉在《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九“黄州”下援引唐人梁载言《十道志》的记述说:“黄州齐安郡,《禹贡》荆州之域。战国时属楚。秦为南郡地。汉为西陵县。高齐置衡州。隋开皇三年为黄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朝廷又诏令改州为郡,黄州改称永安郡,仍辖黄冈、黄陂、木兰、麻城四县。

《隋书·卷三一·地理志》载:“永安郡,后齐置衡州,陈废,后周又置。开皇五年,改曰黄州。……黄冈,齐曰南安,又置齐安郡。开皇初,(齐安)郡废。十八年,改县曰黄冈。……大业初置永安郡。”

北宋人乐史在《太平寰宇记》卷之一百三十一淮南道九黄州沿革之下说:“齐又分为齐安郡。北齐天保六年,于旧城西南面别筑小城,置衡州,领齐安一郡。陈武帝复废衡州,后周又置之。至隋开皇三年罢衡州,以齐安郡为黄州。炀帝初废(黄)州,又为永安郡。”

从以上的史料,可知永安郡于隋炀帝大业初年(605年)由黄州改称,这是因为隋王朝下令天下废州为郡。而在此之前,黄州有衡州、齐安郡的称谓,但从未用“永安” 作为郡名或州名。

唐王朝建立之后,高祖李渊又诏令天下改郡为州,并以郡太守为刺史。永安郡于武德三年(620年)又改称黄州,置总管府,州治、府治沿袭永安郡郡治不变。总管府管黄、蕲、亭、南司四州。黄州仍领黄冈、木兰、麻城、黄陂四县。

《旧唐书·地理志》黄州下记述说:“隋永安郡,武德三年改为黄州,置总管府,管黄、蕲、亭、南(司)四州。黄州领黄冈、木兰、麻城、黄陂四县。”

二、永安郡治与黄冈县治皆治南安城,位于举水东岸

事实上,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黄州为永安郡,仅只改换了一个名称,仍辖黄冈、黄陂、木兰、麻城四县,郡治一直在黄冈县治南安城未变。

自大业元年(607年)至武德三年(620年),永安郡一名从头到尾仅有十四年的历史。

北宋人乐史在《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下记述说:“旧州城,在县西北一百一十七里。”旧州城指隋唐时代的黄州城。

苏东坡曾在《书所获镜铭》中说:“元丰四年正月,余自齐安往岐亭,泛舟而还。过古黄州,获一镜……”按,文中的“齐安”,指宋代的黄州城,文中的“古黄州”,指的是宋代黄州城西北一百二十里的萧齐时代的齐安郡郡治、隋代的永安郡郡治、唐代的黄州州治、黄冈县县治南安城,亦即今日的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镇。

明末清初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黄州府黄冈县下说:“黄冈故城,府西北百二十里,汉邾县地,萧齐置南安县并置齐安郡治焉……开皇五年置黄州,十八年改县曰黄冈县,大业初为永安郡治,唐黄州亦治焉。今亦谓之旧州城。”

在顾祖禹时代,黄州州治在赤壁山南,滨临大江,与江南武昌相对。萧齐时代的齐安郡治、隋唐时代的永安郡治、黄州州治、黄冈县治南安城在举水东岸,远离大江,被称之为旧州城,亦曰黄冈故城。旧州城位于明代黄州府城西北,二者相距一百二十里。“黄冈故城,府西北百二十里……大业初为永安郡治,唐黄州亦治焉”,顾祖禹一语中的,但言“黄冈故城,府西北百二十里,汉邾县地”非是。黄冈故城系汉西陵县地。

三、永安城即楚相黄歇所都,俗谓之女王城

北宋人乐史在《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下记述说:“永安城,即楚相黄歇所都。隋改黄州为永安郡,取此为名。今有永安乡,在县北约六十里。”

北宋人苏东坡在《记黄州故吴国》一文中说:“昨日读《隋书·地理志》,黄州乃永安郡,今黄州东十五里许有永安城,而俗谓之女王城,其说甚鄙野。”

南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卷四十九黄州古迹下记述说:“永安城,即楚黄歇所都也。隋改黄州为永安郡。今黄冈县有永安乡。”

明代的《寰宇通志》卷之五十一黄州府古迹下载:“永安城,在府城北。即楚黄歇所都也。隋改为永安郡。今黄冈县有永安乡。”

《大明一统志》黄州府古迹下载:“永安城,在府城北。即楚黄歇所都。隋置永安郡于此。或谓楚王封其女之地,遂城而居之。城中土堆甚多。苏轼诗:‘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大明一统名胜志》载:“永安城,在府城北十里。即楚黄歇所都。隋大业置永安郡者。城中多土堆,俗呼为女王城。《齐安志》云:‘初,春申君相楚,受淮北十二县之封,以其地介于蕲春、申、息之间,故曰春申。今之女王城,盖昔楚王城之讹耳。东坡诗序《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在唐为禅庄院云》。”

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述说:“永安城,在府城北一十里。”

明代万历《黄冈县志》古迹下记述说:“黄歇垒,在县北十五里,即永安城,楚黄歇所都,隋置永安郡于此。一呼女王城,或谓楚王封其女之地,遂城而居之。一作吕王城。”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黄州府黄冈县下记述说:“永安城,在府北十里。俗讹为女王城。楚黄歇尝都此。《齐安志》曰:‘初,春申君相楚,受淮北十二县之封,以其地介于蕲春、申息之间,故曰春申云。’”

以上宋人的笔下,皆言黄州境内有永安郡、永安城,乐史指黄冈县北约六十里的永安乡即永安城址所在地,苏东坡则说“今黄州东十五里许有永安城” ,而王象之只说“今黄冈县有永安乡”,不言里数,明清人则说永安城在宋明时代的黄州府城北十里许,特别是顾祖禹“永安城,在府北十里。俗讹为女王城。楚黄歇尝都此”的记述最为明确。

然而细味北宋人乐史“永安城,即楚相黄歇所都。……今有永安乡,在县北约六十里”的表述,根据苏东坡“今黄州东十五里许有永安城,而俗谓之女王城”的记述,六十里当是十六里所讹。

明代万历《黄冈县志》说“黄歇垒,在县北十五里,即永安城,楚黄歇所都”不错,但说“隋置永安郡于此”却是错误的。隋代的永安郡治在南安城。正如顾祖禹所说:“黄冈故城,府西北百二十里……开皇五年置黄州,十八年改县曰黄冈县,大业初为永安郡治,唐黄州亦治焉。今亦谓之旧州城。”

四、南朝宋时于蕲州置浠水县及永安郡,隋废永安郡,唐立为永安戍

北宋人欧阳忞在《舆地广记》卷第二十一蕲州蕲水县下记述:“汉蕲春县地。宋置浠水县及永安郡。隋开皇初郡废,属蕲州。唐武德四年改(浠水)县曰兰溪。天宝元年改曰蕲水。”按,文中的“宋” 指的是南朝宋时。

南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卷四十七蕲州蕲水县下记述说:“望,在州西五十五里。《舆地广记》云:‘本汉蕲春县地。宋元嘉时于此立浠水县及永安郡。’《元和郡县志》云‘北齐改为兰溪镇。’《隋志》云:‘隋开皇初(永安)郡废,以(浠水)县属蕲州。’《唐志》云‘本浠水县,武德四年更名兰溪。天宝元年更名蕲水。”

以上史料表明,南朝宋元嘉时期在蕲州立浠水县与永安郡,但在隋开皇初年废永安郡以浠水县属蕲州。

又据史书记载,隋废蕲州永安郡后,唐于蕲水入江之口置永安戍,为驻兵之处。蕲水入江之口,简称蕲口,俗称挂口塘,在蕲春县西三十里。

唐兴元元年(784年)初,李希烈乘襄城之捷攻占汴州(今河南开封),即皇帝位,国号大楚,建元武成,以汴州为大梁府,分其境内为四节度。

李希烈称帝不久,即被宋亳节度使刘洽所败,无奈之下,只好率军自汴州逃归蔡州(今河南汝南)。由于鄂东曾是李希烈的占据之地,故李希烈对蕲、黄二州一直虎视眈眈。李希烈为了夺取淮南道治所江都(今扬州),以其部将杜少诚为淮南节度使,使将步骑万余人,准备先攻夺寿州(今安徽寿县)。寿州刺史张建封闻讯,遣将把守霍丘秋栅,杜少诚不能过,遂南寇蕲、黄,欲断江路。

恰在此时,掌管天下财赋的包佶奉德宗之命自督江淮财赋溯江诣梁州(今陕西汉中市东)。包佶船至蕲州的蕲口时,闻杜少诚率步骑三万入寇蕲、黄,故不敢西上。

身为蕲州刺史的伊慎受曹王李皋之命,亲率唐军勇士七千,于永安戍(今蕲水入江处)兵列三屯相望,偃旗以待杜少诚。

杜少诚意欲先夺永安戍,故分兵包围蕲口。尚未合兵一处,伊慎乘其立足未稳,且远来疲惫,亲率中屯主力军擂鼓出击,其左右二屯军随即全力配合作战。杜少诚未曾料到有伏兵在此,慌乱中不知所措,军中大乱,其士卒被斩杀者数以千计。杜少诚在无奈中率残兵败将杀出重围逃归蔡州。包佶因此得以西上,黄州城亦免涂炭之灾。伊慎也因此战大捷由蕲州刺史转为黄州刺史。

《新唐书》列传第五载﹕“俄而天子狩奉天,盐铁使包佶为陈少游所窘,以运艚溯江,次蕲口。(李希)烈使杜少诚将步骑三万将绝江道,(曹王)皋遣伊慎兵七千御于永安,走之。”次蕲口,即临时停住于蕲水入江之口处。永安,即指永安戍。走之,指杜少诚败走蔡州。

北宋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述此次战役时说﹕“曹王皋遣蕲州刺史伊慎将兵七千拒之,战于永安戍,大破之。” 

永安戍位于何处?

元人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以上文字说:“永安戍,在黄州黄冈县界。”

明末清初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黄州府黄冈县下记述说:“永安城,在府北十里。俗讹为女王城。楚黄歇尝都此。……唐时故城尤存。兴元初,江西节度曹王皋遣其将伊慎败淮西李希烈将杜少诚于永安,即此。”

笔者以为,隋废南朝宋时于蕲州所置的永安郡后,唐于蕲水入江之口始置永安戍为驻兵之处。江西节度曹王皋遣其将伊慎败淮西李希烈将杜少诚于永安,这个永安显然永安戍,而非永安城。永安戍在蕲春县西三十里,俗称挂口塘。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言“永安戍在黄州黄冈县界”非是,顾祖禹言永安即永安城则大错特错。

五、结语

《隋书·地理志》载:“永安郡,后齐置衡州,陈废,后周又置。开皇五年,改曰黄州。……黄冈,齐曰南安,又置齐安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黄冈。……大业初置永安郡。”

《舆地广记》卷第二十一蕲州蕲水县下记述:“汉蕲春县地。(南朝)宋置浠水县及永安郡。隋开皇初(永安)郡废,属蕲州。唐武德四年改(浠水)县曰兰溪。天宝元年改曰蕲水。”

将《隋书·地理志》与《舆地广记》以上文字进行比对,可知隋开皇初年,黄州的齐安郡与蕲州的永安郡并废。蕲州的永安郡与蕲水口的永安戍似与楚相黄歇没有关系,与黄州的永安城、永安郡治也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隋大业初所置的永安郡,其命名由来正如乐史《太平寰宇记》所说:“永安城,即楚相黄歇所都。隋改黄州为永安郡,取此为名。”也就是说,黄州永安郡之“永安” 二字与春申君黄歇“永安城”密切相关,而蕲州永安郡、永安戍的得名似与楚相黄歇春申君没有关联,而江西节度曹王皋遣其将伊慎败淮西李希烈将杜少诚于永安,这个永安显然永安戍,并非永安城,更与黄州永安郡治无关。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