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翻译:我在赤壁江滩拾到一截折断了的铁戟,它曾沉埋在泥沙中,但还没有完全锈蚀。我把它磨洗干净,认出是当年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东西。(这使我不由心生感慨):如果不是东南风给周瑜火烧赤壁提供了便利,那结局恐怕是孙吴大败,著名的大乔小乔被曹操掳去关进铜雀台里了。(唉,风助火势,强敌溃败;赤壁一战,天下三分,这真是天意啊!)
铜雀台在今邯郸市辖的临漳县城西17公里的"古邺城遗址保护区"内的三台村西。这里原是三国时邺城的旧址,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取得北征、东进等胜利之后,在此大兴土木,建成铜雀、金凤、玉龙三台。其中铜雀台最为壮观。所以铜雀台在邺城,不在许昌,许昌在河南。明末铜雀台就被毁了,地面上只留下台基一角。现在的是在遗址上现代人仿原貌建的。
杜牧史闻
一、杜牧简介:杜牧(803一一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官员,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刺史,官声佳,官至中书舍人。有才名,善诗文,多针对时弊,所写抒情小诗清丽生动。现存有《忆齐安》《齐安晚秋》《齐安(今黄州)郡中偶成》《赤壁》《清明》等吟咏鄂地黄地团事(黄州、团风)之作,其诗文汇集为《樊川文集》。二、杜牧与祖父杜估:杜估,中国典章制度的专业史家,著有《通典》之精作。唐朝史学家、文学家、诗人、朝官。对赤壁之战有评,结论未妥。杜牧继祖父之评,在黄州任刺史写下《赤壁》一诗认证了赤壁古战场在黄州。三、杜牧与黄州赤壁和写《赤壁》一诗:杜牧在黄州任刺史治黄有绩,百姓称颂,吏治有序,朝廷赞可,官至中书。在黄期间,体察民情,看游江滩,观横江馆,忆赤壁之战,这是常事。正因如此,才能在黄州的江边"沉沙"中捡到有"铁未销"锈的赤壁之战的"折戟"。杜收拿起锈迹斑驳的"折戟""自将磨洗"多次,在边磨边洗边思考中"认"出了这是"前朝"赤壁之战的遗物。杜牧思叹周郎赤壁,若不是"东风"给"与(予)"了"周郎"的方"便",恐怕三分天下不可能了。那将是:风流武夫曹阿瞒喜抱"二乔""锁"于"铜雀"台的漳河进入"春深"之时。那哪来的"周郎赤壁"三分天下魏、蜀、吴呢?四、杜牧去嘉鱼、蒲圻、洪湖写《赤壁》吗?一是杜牧在嘉鱼为官吗?二是杜牧到蒲圻旅游吗?三是杜牧到洪湖打鱼吗?四是当时的朝廷允许他相互串官吗?五是他与他祖父的观点相异怎么说?六是当时嘉鱼、蒲圻、洪湖象今天三地合在一起叫"赤壁"吗?七是杜牧住在黄州写《赤壁》为什么发疯去嘉鱼写《赤壁》呢?八是当今的造假者们,你们也该学点常识再造假吧!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