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山东《文史哲》第五期发表了蒲圻市方志办冯金平先生的大作《赤壁古战场考辨》。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更能说明古战场赤壁的是它有大量的出土文物。这些出土文物中,属赤壁之战的铁制兵器:戈、矛、刀、剑、戟、镞达一千多件。赤壁对岸的乌林出土有三国时代的铜马蹬一个、印有“建安八年”的大砚台一个,赤壁还出土三国时代东吴的钱币“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及东汉晚期的剪轮五铢。”
1987年8月,冯金平先生又在《赤壁古战场续考》中再次强调此说,并强调﹕“上大将军吕侯都尉之弩”及蒲圻出土的铁制兵器:戈、矛、刀、剑、戟、镞达一千多件,经过南京大学蒋赞初先生、湖北省博物馆王善才先生等人考证,其兵器多系东汉末赤壁之战遗物。
结合冯先生的其他文章,我们可以知悉在蒲圻出土的大量遗物中有如下几点:
其一,有属赤壁之战的铁制兵器:戈、矛、刀、剑、戟、镞达一千多件。其二,有东吴嘉禾五年(236年)和赤乌元年(238年)铸造的铜币“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大泉当百”、“大泉五十”。其三,在陈文和墓中不仅出现了赤乌年间铸造的铜币“大泉当十”,但同时又出现了东汉时期铸造的“五铢钱”。其四,在陈文和的墓中还发现了陈文和使用的弩机,上有“上大将军吕侯都尉陈文和之弩”十三字铭文。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冯金平先生将东吴嘉禾五年(236年)和赤乌元年(238年)铸造的铜币“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大泉当百”、“大泉五十”当作赤壁之战时的遗物来现耀,显然是弄虚作假。因为东吴嘉禾五年(236年)和赤乌元年(238年)距赤壁之战已经三十年了。此乃第一。
第二,冯先生说在陈文和墓中不独出现了赤乌年间铸造的铜币“大泉当十”,同时又出现了东汉时期铸造的“五铢钱”。事实表明整个三国时期,东吴仍在使用东汉时期的钱币。从而排除了冯先生所说赤壁之战前吴人在蒲圻赤壁一带活动频繁的可能。
第三,冯先生在《赤壁古战场续考》说在陈文和的墓中发现了陈文和使用的弩机,弩机上有“上大将军吕侯都尉陈文和之弩”铭文。考陈文和死于赤壁之战后数十年,生前系上大将军吕侯的部下。吕侯即吕岱,吕岱迁上大将军时在公元245年,陈文和之弩的铸造时间必晚于公元245年,而弩机陪葬时间则更在公元245年之后,将赤壁之战后三十七年铸造的兵器附会为赤壁之战最有力的铁证,显然是张冠李戴,滑天下之大稽。
那么蒲圻境内为什么会出土这么多的遗物呢?这是因为赤壁之战后,东吴为夺取江陵,周瑜曾驻重兵于蒲圻一带与曹仁相持了一年。后来刘备借荆州,关羽守江陵,东吴为夺回荆州,在陆口驻重兵半个世纪,先后有鲁肃、吕蒙、陆逊、吕岱、吕岱之子陆凯。孙权曾亲自到陆口节度两次。在此期间,东吴名将鲁肃、吕蒙、潘璋、陆逊、吕岱等均卒于陆口任上,其士卒死于陆口者必然难以计数。吕岱死于公元256年,是时离赤壁之战近五十年。
需要说明的是,陆口在三国时期是东吴的军事重镇,蒲圻赤壁离陆口仅三公里。可以想见,陆口既然与蒲圻赤壁相距不过3公里,将士习武皆在此地,因此,在这一带发现东汉三国时期的遗物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的。
冯金平先生将以上所说的不同时期留下的遗物都说成是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大有移花接木、滥竽充数之嫌。
总而言之,蒲圻的出土文物与赤壁之战无关。
扫码查看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