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畏言“刘备进住樊口全是胡编捏造”,显然是不尊重史实

#黄州赤壁古战场研究会筹备小组#王琳祥2022-08-10

陈可畏先生在《<论赤壁大战与赤壁考>补》中极力诋毁刘备从夏口进住樊口的史实,认为西晋人虞溥《江表传》中的相关文字“全是胡编...

陈可畏先生在《<论赤壁大战与赤壁考>补》中极力诋毁刘备从夏口进住樊口的史实,认为西晋人虞溥《江表传》中的相关文字“全是胡编捏造”,这显然是不尊重史实,缺乏治史者应有的学术态度。

众所周知,南朝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的目的,是因为陈寿的《三国志》“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故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陈)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花圃,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若乃纰谬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通观《三国志》注,裴松之自始至终,皆遵循了这一原则。

裴松之注《三国志》援引西晋人虞溥《江表传》中的文字甚多,尤其是有关赤壁之战的细节,如刘备进住樊口一事。由于刘备进住樊口,对蒲圻赤壁之说极为不利,故陈可畏先生在大作中诋毁刘备进住樊口的史实,认为“全是胡编捏造”。其原文如下﹕

“所谓《三国志》的《程昱传》《张飞传》《伊籍传》《吕蒙传》载刘备当阳长坂退驻樊口,全是胡编捏造。言刘备进住鄂县之樊口者,只有西晋虞溥所撰《江表传》……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根本没有提及刘备进住樊口之事,可见《江表传》的这段记载难信。”

诚然,《三国志》本身没有记述刘备退驻樊口的事件,但言刘备走江南却屡见不鲜,请看下列史料﹕

《张飞传》﹕“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

《伊籍传》﹕“表卒,遂随先主南渡江。”

《刘巴传》﹕“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

《程昱传》﹕“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

《后汉书·刘表传》亦载﹕“会操军至新野,刘琦奔江南。”

以上所举《三国志》几例,虽然都未标明江南何地,但仔细推敲还是可以知其端倪。从《程昱传》“刘备奔吴”的文字来看,说明刘备当时已渡过长江,抵达吳地。而赤壁之战前,东吴已控制长江南岸的江夏郡属地,并任命胡琮为鄂长,周瑜为江夏太守。东吴辖地本有“江东六郡”,当建安十三年春孙权率军擒杀黄祖之后,江夏郡江南的地域亦归其所有。

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只拥有江夏郡江北地域的江夏郡太守刘琦也不得不跟随刘备逃到江南鄂县,故《后汉书·刘表传》特别记述﹕“会操军至新野,刘琦奔江南。”

裴松之注《先主传》引《江表传》言刘备进驻鄂县樊口之事,古今相关史书皆沿袭此说,从无异议。如北宋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在文中也曾两次提到刘备在樊口之事,可见司马光等也是尊重这段史实的。又如素以尊重史实享誉古今的良史袁枢(1131―1205)在《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照录虞溥《江表传》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更有力地证明虞溥《江表传》言刘备进驻鄂县樊口之事的真实可信。

令人奇怪的是,陈先生在其大作中多次引用《江表传》中的文字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对其它的史料深信不疑,而唯独刘备进住樊口之事却说“是胡编捏造”,并断言“《江表传》的这段记载难信”。先生如此轻率地随心所欲,难道不是合己者存,不合己者则亡么……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