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陈可畏的邪说﹕“赤壁——乌林大战”

#黄州赤壁古战场研究会筹备小组#王琳祥2022-08-10

近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可畏先生的新作《<论赤壁大战与赤壁考>补》,感慨万千。陈先生的大作,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

近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可畏先生的新作《<论赤壁大战与赤壁考>补》,感慨万千。

陈先生的大作,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并贯穿在全篇之中,即“赤壁——乌林大战”。这种术语在陈先生原来的考证文章中从未见过。

陈先生在赤壁与乌林大战之间加一个“——”,不知是想把赤壁和乌林看作是同一战役的两个地点,还是想把这场战役看成是自赤壁战到乌林?是想说明赤壁等于乌林,还是想说明初战在江南的赤壁,决战在江北的乌林呢?纵览全文,因先生未作一字说明,甚感迷茫。然体味再三,仅能一解:由于近来不少人撰文否定江南蒲圻赤壁之说,其理由是当年大战发生在长江北岸,与江南赤壁并无关系,如将当年大战冠以蒲圻赤壁之战,自然是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径直称其为洪湖乌林大战,蒲圻赤壁就显得多余或可有可无了。据此,陈先生为附会江南蒲圻赤壁之说,故不得不煞费苦心,来一个标新立异,炮制出所谓的“赤壁——乌林大战”。

翻阅史书,当事人将当日大战要么称之为“赤壁之役”,要么称之为“乌林之役”。如赤壁之战后,当事人曹操曾与吴主孙权写信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其名。”三年后,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替曹操作书于孙权时也说:“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东吴的史官韦昭曾在《吴书》中记载说:“赤壁之役,(黄)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黄)盖也,置厕床中。(黄)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韩)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韦昭在《吴书》中除有“赤壁之役,(黄)盖为流矢所中”的记述之外,还记录鲁肃奉孙权之命自陆口亲见关羽于南郡,欲讨回江陵城。关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笔者以为赤壁之战的当事人、当时人既然将当年大战分别称之为“赤壁之役”或“乌林之役”,可见大战的地点既叫“赤壁”,也叫“乌林”。赤壁与乌林,同在大江的北边。赤壁与乌林显然是同地异名。在时隔将近一千八百年的今天,陈先生别出心裁,炮制出“赤壁——乌林大战”的新“高招”,显然与史实有悖,且与当事人的原始称谓相矛盾。……“赤壁——乌林大战”之说的提出,不仅证实不了当年大战发生在长江南岸的蒲圻赤壁,相反,它暴露了蒲圻赤壁之说的破绽,这种术语的提出,既与画蛇添足相类,又有削足适履之嫌。

相关话题

#赤壁文化研究会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